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公共管理学院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DUF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和劳动关系等6个本科专业。以成为“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内知名公共管理学院为愿景;以培育“能说会写、有情怀、善沟通、懂管理、知金融、精业务”,具有公共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专业所属学科行政管理学、劳动经济学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应用心理学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学院下设劳动经济研究院、大数据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应用心理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等11个研究机构。
学院积极响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公共服务能力培养为宗旨,立足大湾区,辐射大中华,实现金融类学科与公共管理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分析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申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授权点(MPA)为契机,构建了数字政府与金融服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社会工作与健康管理等特色突出的学科方向。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75人,其中,博士学历65人,高级职称20人,硕导、博导1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1人。
学院领导班子合影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生培养各个环节。2018年,学生第二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1年,学院党总支荣获广东省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先后与广东力工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嘉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税务总局清远市清城区税务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知识产权学院、九江银行广州分行等多个单位定期开展党建共建活动。2025年1月,学院党委在广东省第五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申报中脱颖而出,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
近5年来学院成功申报各类课题8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55项;出版著作(含教材)13部;在国内权威期刊、国外重要刊物及重要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举办与参加各类学术活动150多场。学院积极主办和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由我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公共治理转型高峰论坛”等高层次会议在国内享有盛誉。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分制改革为依托,以大湾区数字化政务需求为导向,注重基础类通识性理论课程建设,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师培养上通过“以赛促教”提升团队教师综合能力。近年来,学院获得省级教育质量工程项目5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培育了1个省级课程教研室,3个校级教学团队。2022年,学院青年博士获广东省青年教师大赛二等奖。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内实验平台有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共危机管理实验室、公共管理定量分析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室、应用心理综合实验室、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验室等6大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育人基地主要包括:广东嘉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税务总局清远市清城区税务、广东广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力工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凤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粤安农业生物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广州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等单位。 公共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行业技术技能水平,要求学生“能写、会说、善沟通、懂管理”。我院建立了多个学科竞赛品牌,包括“论公行嗓”、“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公银杯”、“微公益”大赛等,全面培养大学生学术科研能力、行业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学生先后在“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国赛、省赛上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直接服务于学院MPA的申建工作,对于形成自主开发的MPA案例库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院“学教融合”、“以学促教”的重要探索。 我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扎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推动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共有147名学生成功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