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若干措施
1、总体建设措施。(1)积极进行本科办学理念大讨论,使全专业教师在理念上达成共识;(2)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分阶段、稳妥地推进;(3)建立和完善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加强与全国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5)加强与企事业和其他实际部门的交流,推进产学研合作。
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1)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层次教师,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师资的重点为科研能力强的教授或有发展潜力的副教授及国内知名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博士。(2)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进修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3)根据专业研究方向的需要,组建科研团队。(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并争取承担国家及省、市级课题;为相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或培训服务。
3、课程建设措施 。(1)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2)严格课程建设要求。对各门课程的具体建设要求包括: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不断充实教学内容;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加强资源库、试卷(题)库建设等项工作。除上述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做好课程建设规划,进行课程教学工作总结,编写出版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开发多媒体课件等方面的工作。(3)突出课程建设中的行政管理特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和重视体现行政管理特色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并设置体现行政管理的专业课程。
4、教材建设措施。(1)在教材选用上坚持“三优先”原则: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统编教材)。(2)组织教师编写体现行政管理的讲义、案例集和教材。(3)加强系资料室建设,为师生提供有关行政管理最新理论与实践的信息资源。(4)规范各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建立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
5、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1)鉴于行政管理专业注重应用的特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积极开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专题报告、录像教学等教学活动。(2)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搭建平台。(3)加强电子政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逐步改善实验条件,以满足教学的需要。(4)组织学生研讨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动态和新趋势。
6、加强制度建设的措施。(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以保证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2)严格规范教学管理。每个任课教师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严格按授课计划进行讲课。教学内容要反映学科、专业的前沿进展,适时更新,并应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要以及授课对象的特点,定期对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进行必要的修订。(3)严格执行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4)坚持试讲制度。对初次任课和开新课的年轻教师以及新引进的教师,须进行开课前试讲,试讲效果达到要求者方能正式开课。
7、学风建设的措施。(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以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奠定学风建设基础。 对大一学生主要是加强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二、三年级的教育重点是学生学习定位的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上,鼓励学生考证过级,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对毕业班学生则着重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高就业竞争技能。(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保障学风建设顺利开展。建立辅导员巡查制度,严抓考勤纪律。建立班级教学动态反馈制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学风激励机制,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制定双预警机制,严抓考风考纪。(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特色活动为契机,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数学建模等活动比赛。长期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和“公务员模拟考试”等特色活动。(4)注重引导,以教风带学风,以党风带学风。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组织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优良的党风带动积极的学风。
二、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成效与评价
自2005年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以来,本专业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具体措施,逐步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制定了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及相关管理制度,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1、总体建设成效。(1)经过3年多的积极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具有金融特色的行政管理本科教育体系;(2)明确了发展目标,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
2、师资建设情况。经过3年多的发展,形成了一支与本科教育、科研应用相适应的,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基本情况如下:(1)学历结构。研究生以上学历18人,占教师总数的82%;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职称结构。现有教授4人,占教师总数的19%;副教授6人,占教师总数的28%;讲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6%;助教2人,占教师总数的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46%。(3)年龄结构。35岁以下8人,占教师总数的37%;36-45岁7人,占教师总数的32%;46-55岁4人,占教师总数的19%。(4)学缘结构。由于是新办院校,教师均毕业于外校。本专业教师的学缘相隔较远,没有近亲繁殖现象。(5)专业结构。本专业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教育背景,形成了交叉与融合的特点。
3、课程建设情况。(1)根据学院的要求,对每一门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修订,经过修订的教学大纲基本能够反映各门课程的特点,成为各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2)已经建立完善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等一系列特色课程。(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多种教学方法。目前,本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满意度大幅度上升,主干课程教师的学生课堂评分达到86分。我系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名列全校第5名(全校参评教学单位15个)。(4)采用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的考核方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开卷或写小论文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力求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5)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能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程教学的信息量。
4、教材建设情况。目前,每一门专业课程都采用了教育部规定的21世纪优秀教材或一些名牌大学著名学者编写的教材。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还编写出版了一些反映本专业特色定位的教材,如本系教师袁謦泉参编的《公共伦理学》,肖茂盛、陈世柏、李云参编的《涉外文化管理》,肖茂盛参编的《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副主编),肖茂盛著《中国货币文化简史》等。
5、实践教学建设情况。校内实习实验平台渐趋完善,校内电子政务实验室运转良好,取得较好成绩;已建成33个校外实习基地,目前运行状况良好。通过实习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6、学风建设成效。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学生成绩平均分提高,学生到课率和英语过级率明显提高;考风考纪严谨,无违规作弊现象发生;素质教育精彩纷呈,连续三年在学校评先评优、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评价
(1) 总体学业成绩。根据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分析,学生成绩大部分在良好与中等成绩段,并且符合正态分布;学生实验的成绩以实验完成的质量和实验报告(作业)为准,学生成绩基本在良好以上;05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84.26%,六级考试通过率为22.22%。
(2)学生科研能力。2006年11月,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系新农村建设课题组(肖茂盛教授任课题组组长、05级学生陈冬冬、梁爕宝、丁泽榕、陆锐涛、黄先军为成员)在广东省“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责任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8篇论文入选论文集。2007年,05级学生黄宇强的论文《构建我国人力资本期权市场——一个基于高等教育费用问题的视角》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大赛三等奖; 2005级学生曾庆裕的《广州市龙洞社区实践报告》和张锡河的《长见识 深体会---龙洞筹款活动实践报告》入选《广东金融学院优秀社会调查汇编》;05级学生邱胜常的《从政府的财政投入看我国义务教育的负债问题----农村义务教育负债与化解的思考》、06级学生汤贤康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和刘恒的《健全农村社保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关于潮州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入选《广东金融学院优秀学年论文汇编》。2008年,行政管理专业黄宇强、陈建芬、刘敏玲、曾少燕4名同学的创新课题项目获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基金立项,每项资助1000元。
(3)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成绩。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2006年,黄颖雅、陈智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张映琼获广东省节约型校园广告大赛最佳创意广告奖;2007年,黄宇强的学术论文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大赛三等奖,黄颖雅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许舒琳获广东省大学生舞蹈比赛二等奖,粱家明获广东省博客大赛最佳版式设计第二名。2005年以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获得校级各种奖励(优秀三好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有622人次。
四、科研促教学的积极成果
自从2005年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以来,本专业秉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的高等教育理念,整合教师资源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已经组建了以肖茂盛教授为带头人的“新农村建设”、“钱币文化研究”、以杨明教授为带头人的“技术转移与文化和谐研究”、以李保平副教授为带头人的“社会排斥理论研究”、以汪前元教授为带头人的“公共政策研究”4个研究团队,形成了连续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科研成果转化、以教学案例应用”为转换平台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良性运行的机制。科研工作成果主要有:
1、2005年---2008年,本专业老师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年人均发表论文1.23篇;
2、主持各级纵向学术研究课题6项,横向研究课题6项,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7项,得到各项科研经费138万元;
3、出版专著及参编著作4部。肖茂盛教授专著《中国货币文化简史》以及参编《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查》、《中国钱币大辞典》、《陆丰市金融志》、《领导干部“三个代表”实践论》。
4、出版教材4部:袁謦泉参编的《公共伦理学》、肖茂盛、陈世柏、李云参编的《涉外文化管理》、肖茂盛参编的《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副主编)、肖茂盛主编的《邓小平理论概论》。
5、积极参加行政管理学会等组织,充分利用学术交流机会,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我系是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团体会员,所有专业教师骨干都是行管学会会员,肖茂盛教授是广东省行管学会理事,广东省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社会学会“三农”问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保平博士是广州市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6、承办学术会议,增加与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2005年10月,由我系承办的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广东金融学院举行。2006年10月由我系承办的广东社会学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举行。
7、积极参加学术会议。05年以来,我系老师参加的学术会议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06、07年年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组织的第三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2007)、2008年北京大学公共管理(人文)实验教学研讨会、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07、08年年会、广东社会学学会06、07、08年年会、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06、07、08年年会、广东省钱币学会06年年会、广州市行政管理学会06年年会。
(作者为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